福建招商网络> 正文

关于合力抓工业经济“拓市场、促投产、稳增长”系列措施

2023-09-28 00:00

区直各部门、单位: 

  为认真贯彻省、市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统筹做好工业经济工作,根据《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合力抓工业经济“拓市场、促投产、稳增长”系列措施(三)的通知》(泉政办明传〔2023〕5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抓工业稳增长十一条措施

  1.组织参加“天天有展会”活动。落实好国家、省、市开拓市场措施,推动企业参加“天天有展会”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包括自办展会、组团参加国内知名展会、自办促销活动、线上平台售卖活动、线下卖场促销活动、产能协作活动、工业设计活动、产业赛事等拓市场活动,全力帮助企业快速找准市场、开拓市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供销协同。 

  (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招商服务中心) 

  2.加快推进项目投建达产。建立项目常态化跟踪服务机制,全面梳理跟踪重点工业项目,确保逐个落地达效。靠前服务,做好重点项目基建手续办理工作,对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8宗地规划图则,抓紧服务完善手续办理,推动宝勋、杰嘉等项目尽快开工。推动技改项目竣工,推进中侨富士、恒祥医药等项目尽快竣工投产,确保全年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加快工业项目投产,第四季度重点推动三星、万龙等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同时,强化空间要素保障,依托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工作专班,配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涉及我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开展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报批、土地征收报批工作。组织开展泉州开发区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为低效用地开发提供指引;积极沟通、协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序推进我区储备用地的供应工作;全力推进《泉州350501-45-A单元(原汽车基地)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为汽车基地新的功能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规划保障。(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 

  3.推动升规纳统。定期梳理营业收入1000~2000万元的企业名单,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入库工作台账。加大“小升规”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对今年拟培育“小升规”企业实行干部“一对一”挂钩帮扶;对新投产纳统规上工业企业、规下转规上企业,区财政给予每家8万元的扶持奖励,扶持资金分两年兑现。(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市场监管局分局、税务分局) 

  4.推动扩大信贷投放。深化政银合作,继续开展金融小分队“一线服务”专项行动,年底前至少组织2场银企对接活动。推广运用“省金服云”平台,鼓励银企通过平台进行线上融资对接,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利用融资增信基金,加大对企业信贷支持。(责任单位:财政局,科技经济发展局) 

  5.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职工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对于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务工人员个人,按规定给予500元见证补贴。对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按初级工每人700元、中级工每人1000元、高级工每人1500元、技师每人2000元、高级技师每人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局、财政局) 

  6.组织举办工业设计活动。举办泉州市工业设计创新联盟启动仪式,支持区内企事业单位牵头承办全市性工业设计特色活动、牵头开展全区性工业设计特色活动,开展“工业设计走进中小微企业”对接活动,组织工业设计创新联盟、设计机构、设计师团队入园区、企业开展供需精准对接,为企业提供工业设计解决方案。(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 

  7.实施“专精特新”倍增行动。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队培育机制,确保年底前新增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对新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受益财政每家分别给予 20 万元、10 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通过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核的,在市级奖励的基础上,区财政给予每家1万元一次性奖励。(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 

  8.推广应用“政策找企”平台。推广应用“政策找企”平台,持续做好各级惠企政策梳理、细化和解读,加快兑现各级政策资金。指导企业用足用好省、市系列稳定工业增长措施,主动向企业推送可享受与可能享受的惠企信息,逐步实现“政策全覆盖、主体全覆盖”。(责任单位:财政局、科技经济发展局) 

  9.分行业、分领域开展“政企早午晚餐会”。持续开展分行业、分领域调研座谈,近期组织举办外贸、纺织鞋服、电子信息及机械制造、汽车销售四场政企早午晚餐会,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及时掌握企业现状、外迁意向、对外投资等动态信息,现场回应解决企业诉求,建立问题清单,对单销号。(责任单位: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科技经济发展局) 

  10.鼓励企业家海外游学。鼓励区内民营企业家积极参加市组织的海外游学团,或采取自主行动组团到海外考察学习。(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 

  11.凝聚合力大抓工业。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部门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快速组织动员到企业,统筹资源、积聚力量,找支撑、挖潜力,集中攻坚后4个月,确保工业各项目标任务按序时进度完成。(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二、纺织鞋服三条措施

  1.组织参加专业展。依托行业联盟、协会、会展公司等,组织企业参加10月环球资源香港秋季系列展、11月德国慕尼黑国际体育用品及运动时尚贸易博览会等国内外展会。(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 

  2.组织企业参加职业装系列活动。组织企业参加泉州职业装资质竞赛、采买入库竞赛、采买协议竞赛和销售竞赛。

  (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 

  3.组织企业参加技能人才培训。组织企业参加“国潮泉州”泉州职业装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识宣贯、职业装3D设计培训专场等系列活动。(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社会事业局) 

  三、食品饮料两条措施

  1.组织参加本地展会活动。积极发动企业参加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阿嬷加油”健康生活主题展、泉州三明食品行业供需采购对接会。(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 

  2.支持食品龙头企业开设量贩店。鼓励友臣等食品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产品、资金优势,铺设线下精品食品量贩店。(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 

  四、机械装备两条措施

  1.加大海外参展扶持力度。对机械装备企业参加境外线下展会,由科技经济发展局协助企业向市级申请,按不超过展位费50%给予单个展位最高4万元补助,对设备参展给予适当的物流补贴,单家大型机械设备行业企业单场展会最高补助20万元。(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 

  2.组织大院大所成果对接活动。依托华中科技智能制造研究院、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常态化开展技术成果对接活动。(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财政局) 

  五、电子信息两条措施

  1.支持产学研对接。支持电子信息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职业院校建立教育实践和培训基地,强化人才培养、项目孵化和科研合作。(责任单位:科技经济发展局、人才办) 

  2.鼓励入驻试点园区。跟踪服务计划增资扩产的科技型电子信息企业,重点推动天地星、禾逸等增资扩产项目入驻试点园区。(责任单位:招商服务中心、科技经济发展局) 


展开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泉州开发区地处泉州中心市区南大门,1996年开发建设,2003年由清濛科技工业区更名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6月升格为国家级,现为“一区四园”,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包括:独立管理的清濛园区9.5平方公里、与晋江市合作的综合保税区3平方公里;以上两个园区共12.5平方公里经国务院批准纳入国家级开发区范围。还有与晋江市合作的泉州特种汽车基地4平方公里;以及与南安市合作的官桥园区15平方公里。清濛园区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连续两年被国家工信部评为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省首个、全国第五个被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绿色开发区”,列入全省16个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园区之一。在2021年度省试点园区标准化评价中,泉州开发区综合评分位列全省第七,获评全省机制创新专项第一名。  区位优势明显。开发区地处泉州中心市区南大门,上接市中心区域,能共享中心城区人才、学校、医院、公交、文化、娱乐等优质公共资源;下连晋江、南安、石狮等主要经济带,以泉州开发区为中心的半径30公里内是泉州经济最发达、产业基础最雄厚、企业最密集、品牌最集中的区域,是泉州市的产业核心区。交通便捷,园区周边有3个高速出入口,距离晋江国际机场11公里、高铁泉州站15公里。  市场主体优。入驻开发区的企业大多是二次创业、三次创业的企业,企业总体比较优质,管理规范,综合实力较强。全区目前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3470家,规上工业企业120家,限上企业12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48家;税收超亿元企业2家,超千万企业14家;上市企业8家,拟上市重点企业3家;形成纺织鞋服、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医药食品等四个主导产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企业9家。  创新能力强。区内30多家企业与清华、厦大等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有国家火炬无线通信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3个国字号基地和国家级纺织检测中心福建分中心等高层次科研促进平台。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字号”科技品牌81家(项),科技小巨人企业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6.25件,位居全市第一。  人才层次高。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省级博士后实践基地1个。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专家工作站2家。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2名,省级ABC类、“海西创业英才”、“双百计划”、“双创之星”、“创业创新”等各类人才30多名。还有一大批“海纳百川”高端人才和技术能手、技术大师、泉州工匠。目前已获认定市级以上人才339名、区级高层次人才28名,每万人中拥有高层次人才71名,万人人才占比居全市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6.25件,位居全市第一。另外,还有一大批员工成长为全国党代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  社会环境好。区内环境优雅、闹中有静、宜居宜业,现有商住小区17个,在建楼盘小区2个,常住人口51024人,其中,外来人口42396人、户籍人口8467人、境外人员161人。建有仙公山公园、美泰公园、市民广场等公园绿地和A圈慢行道,完成了区内两大主干道德泰路、吉泰路的综合提升改造,园区绿化率40.8%,中心市区卫生考评连续10年全市第一名。园区安全生产、消防、社会治安形势良好。赴省进京上访零纪录。国务院督察零问题。治安高清监控视频实现全覆盖,密度居全市第一名,社会安定稳定。    
园区动态
优惠政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